第四版:文化·生活总第608期 >2024-05-13编印

娄烦民俗中的禁忌
刊发日期:2024-05-13 阅读次数: 作者:admin  语音阅读:


blob.png

娄烦群众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,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正月。

嫁出去的闺女不敢在娘家过年。如因特殊情况非在娘家过年不可,则在除夕夜要到邻居家里,或者接神时到厕所里躲一会儿,接完神再回来。

娄烦人敬米如敬神。正月初一至初五、初十、十五、二十五、月尽都是给神烧香的日子,也是不敢吃米的日子,怕把米瓮挖空。改革开放后,娄烦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不敢吃米的禁忌自然消失。说明一些迷信习俗的破除,要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做后盾。

大年初一,家家都起得特别早,但点着的灯却不敢吹灭。据说人们在晚上睡觉吹灯时,灯总要骂人说:“浑家老小守了我一夜,临赶睡觉还蹦了我一屁。”大年初一最讲吉利,谁也不愿叫灯骂,所以也不愿去吹灯,让灯耗尽油后自己熄灭。现在点上了电灯,不敢吹灯的禁忌自然破除,说明一些迷信习俗的破除,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。

大年初一早上,还有个禁忌是不敢往地上洒水,甚至女人们做饭往锅里添水,也不让瓢底有一滴水滴在地上。说是谁滴在地上一滴水,谁就要生一个疮。其实是因为早饭后,家家差不多都有磕头的来,怕磕头时跪下弄脏衣服呢。现在,磕头的习惯没有了,拜年,作为孝敬父母、尊敬长辈的一种礼节,变成了敬礼、鞠躬等新形式。不敢往地上洒水的禁忌自然破除。说明一些迷信习俗的破除,是伴随着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而实现的。

正月初十女人不敢梳头。因为这一天是老鼠嫁女的日子,怕老鼠舔鬓呢。

正月二十三,忌讳最多。二十三,搓麻捻线贼石盘,极容易被人诬陷作贼;二十三,骡马不鞴鞍。此外,二十三和正月尽,也不敢使用刀剪等铁刃家具。

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五,妇女们不敢做针线,是所有禁忌中最多的一项内容。这些禁忌,并没有什么根据,只是根据日子上的字,或押韵,或推衍,生诌出来的。

押韵的如:二十四,扎恶刺;二十六,桃花瘤;二十七,跌圪膝;二十八,跌胳膊(娄烦方言,“膊”与“八”同音,均读“ba”)。推衍的如初九,生下女儿要嫁9个女婿;十七生单眼瞎;十八生双眼瞎;三十,害尽头子疮;二月初五,五黄九病。有些禁忌,根本没有任何依据。如二十,养苍老(即白眉白发的孩子);二十一,耳朵疼;二十三,肛门疼。这么荒诞不经的东西,都能长久流传,为千百代人接受,不是十分奇怪的事吗?原来创造出这许多禁忌的人,必定是妇女解放的先驱。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,妇女在神权、政权、族权、夫权的重压下,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,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难得有一天空余日子。在送旧迎新之际,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,为妇女们争得几天喘息的机会,不是合情合理的吗?

农村里,利用迷信为妇女争取生存权利的情况,不仅春节后有,其他时间也有。

有一家媳妇住娘家去了,婆家等不上回来,给娘家捎了个话叫把闺女送回来。娘家为让女儿多过几天自由日子,隔了好长时间才送回去。婆家嫌回来得迟,送闺女的人说:“十一捎来话,十二才知道了,十三是杨公忌,十四四不像,十五大十五,十六月忌日,十七七不出门,十八八不回家,十九借下个驴,二十送回来。亲家,不迟吧!”一席话,头头是道。婆家明知是托词,也不好再说什么。

不敢做针线的禁忌,一直从正月初一拖到二月初五。过了二月初五,备耕春耕大忙季节来到了,再不敢叫媳妇们闲着了,媳妇们也有点坐不住了,总得要闹活啊!

解放后,妇女解放了,自由了,用不着再用迷信做掩护为自己争取生存权利了。所以不敢做针线的禁忌自然破除。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,导致一些迷信习俗被破除。

娄烦风俗中的禁忌,其他时间也有。婚丧大事中有禁忌,其他禁忌还有:

木匠开工不吃花卷,怕遇上扭纹圪蛋;而要吃莜面饸饹或面条,以取木材通顺之意。

因为樗榾树是树王,木匠割家具,不用樗榾木割人们坐的炕沿和板凳。

家里住上燕子,房檐住上鸽子,不准欺负,被认为是不吉利。实际上是反映了群众爱护鸟类的心理。

看望病人,忌在下午,忌带梨和肉类食品。

油房、煤窑等地不准女人进去。

出嫁的女儿不准与女婿在娘家同居。

妇女坐了月子除本家人和妯娌、婆婆等女人外,其他人不进去。

骑着驴等牲畜过村要下马,以表示对所过村里人的尊重。否则村里人就会喊:“翻鞴了鞍子了!”

米峪镇乡一带,是云顶山天然森林所在地。腊月十八和腊月二十三是太虎巡山的日子,这两个日子不上山砍柴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,这些禁忌正逐渐消失,淡出人们的生活,将成为过往留在娄烦人的记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