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版:文化·生活总第12期 >2023-05-29编印

父亲的故事
刊发日期:2023-05-29 阅读次数: 作者:admin  语音阅读:

陈小峰 口述    李振虎 纪录

阅读提示:1936年2月25日至5月5日,刚刚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,为了北上抗日和扩大根据地,东渡黄河挺进山西。3月25日(农历三月初三),徐海东、程子华率红十五军团进入娄烦。当时有一些危重伤病的红军战士因为实在跟不上队伍,被就地安置在当地可靠的群众家里。其中,就有一位名叫陈子安的红军战士。那么,他在娄烦有哪些经历、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?其子陈小峰就此作了讲述——

我的父亲叫陈子安,湖北省红安县(原黄安县)大门公社大门村人。他16岁就参加了红军,化名罗子安。

父亲经过长征到达陕北,又随红军东征来到娄烦。因他负了伤,再加上肠胃病严重,实在跟不上队伍了,就被安置在蒲峪村杏村街一位叫郝高善的老乡家里。

红军走后,国民党军队进村搜捕,是郝高善老人和蒲峪村的乡亲们,把我父亲藏在衣柜后面的地道内才没有被敌人发现。那时候这里还是国民党阎锡山统治,窝藏红军是要受到株连,全家都要被杀头的。但蒲峪村的乡亲们对共产党对红军的感情很深,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我父亲养伤,并保护了我的父亲。

一年后的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又来到蒲峪村。因为这儿的群众基础好,静乐县的共产党组织就是在蒲峪村建立的。八路军358旅、吕梁军区二支队驻蒲峪村时,我父亲要求归队。但是,首长们考虑到我父亲有伤残,没有让他重新入伍,而是让他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伍。

蒲峪村的民兵很厉害,经常用地雷战和伏击战打击敌人,还配合八路军将地道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,用炸药炸掉了敌人的炮楼,消灭了旧娄烦镇的日伪军。这些战斗我父亲都参加过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,经人介绍,我父亲与杜交曲村一位名叫温排子的女子结了婚。1946年生下了我。全国解放后,父亲与湖北老家取得了联系。知道老家还有我伯父的子女、我叔叔和许多亲人。父亲还找到了他当年的连指导员、后来担任山西省军区政委的刘世洪将军。红安县民政局与当时静乐县民政局取得联系后,给予父亲老红军待遇。

1965年由民政局出资,我父亲怀着对故土的眷恋,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湖北红安老家,与那里的亲人团聚。临走时,父亲要带我和母亲回去,但我们怕过不惯南方生活,暂时没有去。三年以后,父亲在老家红安病故。

现在我的孙辈中有三个孙女是大学生。我从小就给他们讲我父亲的事儿,他们都为自己是红军的后人而骄傲。孙辈们有的立志要用手中的笔写好红军的故事,让红军故事、红军精神发扬光大;有的想发挥专业优势,去红色旅游景点当导游和讲解员,向人们讲党史军史和革命斗争史,做一名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员。